Wednesday, May 31, 2017

4招擊退自我懷疑

編譯/寶拉的心理實驗場

       人生充滿不確定性。學會忍受未知,有助於面對人生的無常和驚喜。我們無法消滅人生的不確定,卻可以學習怎麼面對它。下面四個策略,可以幫助我們擊退徬徨和自我懷疑。

1.馴服你內在批判的聲音

       每當我們想分享有趣的看法,或者嘗試全新的事物,內在批判的聲音就會冒出來。「你確定這是好主意嗎?」內在批判代表我們內化了特定人或特定群體的價值觀和判斷基準,這些聲音是我們的內在防禦機制,以免我們受傷,但時間一久,可能會讓我們變得僵化,不利於我們做出改變或嘗試新事物。內在批判可能迫使我們質疑自己的想法、計畫和夢想,所以要找出這些聲音的源頭,進而解放它。

2.避免「非黑即白」的思維

       每當我們對未知感到擔憂,我們的注意力就會變得狹隘,認知推理能力也會受限,進一步加強我們對確定性的執著,陷入二元性的思考—對/錯、好/壞、輸/贏。這時候不妨捫心自問:「你確定嗎?」讓自己接受灰色地帶,沒有所謂完美的決定,也沒有所謂理想的狀態。一旦內在批判的聲音說:「這麼做真蠢!」你就反問:「你確定嗎?」,讓自己從非黑即白的思維解放出來,溫柔善待自己,對新的可能性敞開心房。

3.接受「有捨有得」

       我們每次做重要的決定時,經常會自我懷疑,讓我們開始懷疑自己原本很確信的東西。「早知道就應該等待更好的機會」、「早知道就不要答應那個條款」。這種認知失調(cognitive dissonance),被社會心理學家稱為決策後悔(post-decisional regret),但是別忘了,任何決定都有捨有得。你坐了這個位子,就無法坐別的位子。你選了這份工作,就無法做別的工作。

4.跟未知做朋友

       不確定性是人生的一部分,每個人都要面對。佛學說,確定只是錯覺,太執著確定性只會讓自己痛苦。無常是人生的必然,當我們很需要確定性,不妨往後退一步問問自己:為什麼我這麼需要確定性?如果想獲得真正的平靜,我們要更勇敢的迎接未知,而且永遠記得,無論我們有多神通廣大,都不可能知道或控制一切。


資料來源:Psychology Today

Monday, May 29, 2017

你是不是控制狂?七個問題讓你瞭解自己的控制欲

編譯/寶拉的心理實驗場

       不少尋求心理治療的人,都有一個共同的困擾——耗太多時間在自己無法掌控的事情上!例如,擔心別人怎麼看自己,試圖改變自己的另一半。忙得不可開交,卻一無所成,這是因為把精力放錯地方所致。換句話說,我們應該先控制自己的情緒,而非去控制環境或其他人!



       下面有七個跡象可能透露出,你花太多時間和心力在你無法掌控的事物上。

1.你不習慣團隊合作嗎?

        團隊合作的前提是交出部分控制權,畢竟團隊合作的結果只有10%是你可以掌控的範圍,這也難怪控制狂大多喜歡單打獨鬥,一旦有團隊合作的機會,就會試圖對所有人發號司令。

2.你認為你要為自己的成功100%負責任嗎?

        控制狂深信,只要有足夠的努力和能力,絕對可以完成任何事,控制狂不相信機運,還經常把「失敗不是選項」這句話掛在嘴邊,只要事情發展不如預期,就會開始自我批評。

3.你花很多時間說服別人改變嗎?

       控制狂大多深信,他們知道什麼對別人最好,也試圖說服其他人去改變。

4.你很難維持健康的關係嗎?

        沒有人會說:「你知道我為什麼喜歡他嗎?因為他是控制狂!」對吧?誰會喜歡控制狂呢?控制狂的命令欲和雞婆欲,絕對會嚇跑身邊的人,難以跟他人維持健康的關係。

5.你花很多精力避免壞事發生嗎?

        控制狂不未雨綢繆,而是想辦法阻止下雨,但下雨明明就不是我們可以控制的。

6.你事必躬親嗎?

        控制狂深信,要把事情做好,最好自己親身出馬。控制狂認為把事情交給別人做,自己反而會花更多時間收尾,一旦有機會委派別人執行,控制狂又會緊盯每一個步驟,令人喘不過氣。

7.你對失敗的人缺乏同情心嗎?

        控制狂相信,成功的關鍵在於天份加上努力,所以任何失敗的人不是太笨就是太懶。

如何放下控制欲?


       控制狂把時間和精力都放錯地方了,不妨先控制自己的情緒,而非控制身邊的大小事。我們要相信自己,有能力面對人生的不快,接受事事不可能按照自己的意思走。

資料來源:Psychology Today

Wednesday, May 24, 2017

別讓境遇定義你

編譯/寶拉的心理實驗場

我們經常把人生際遇看得太重。



       丟掉工作,你就是個失敗者?對親朋好友發脾氣,你就是個混蛋?酗酒或貪食,你就是缺乏意志力的人?

       試著觀察我們跟自己的對話,你會發現我們經常把「境遇」和「自我認同」混為一談。除了負面的例子,也不乏「正面」的例子。贏了比賽,你就是聰明人?我們很喜歡用境遇來定義自己。

       這也難怪親職專家會交代家長,別因為孩子考試成績好,就稱讚他們是聰明的孩子,也別因為孩子表現良好,就稱讚他們是好孩子。任何行為或事件都不能定義一個人。

       沒錯!孩子可能做了值得嘉獎的行為,但不代表他就是「好」孩子,反之孩子稍微搗蛋一下,也不代表他就是「壞」孩子,境遇並無法定義一個人!

       為什麼不能用事件來定義自己呢?因為人生比我們想像得更無常,境遇不是我們想掌控就能掌控的。無論遇到好事或壞事,我們都不應該把境遇和自我認同混為一談。誰說好員工就不會被裁員?誰說生活健康的人就不會生病?誰說忠誠的伴侶就不會被劈腿?「好人」不一定只會遇到好事。

       我們面對任何境遇,都要秉持客觀的精神,學會從旁觀者的角度看事情,想想看你的好朋友會怎麼安慰你,比方你慘遭裁員,你朋友可能會說:「你這幾年來盡心盡力,真不敢相信你會被裁員。」「他們腦筋有洞嗎?怎麼會開除你?」試著從好朋友的角度來對待你自己。

1.面對任何境遇,都不要詆毀或膨脹自己。
       
       你只要客觀描述境遇就好,例如「我被裁員了」、「我得獎了」、「我遲到了」、「我發脾氣了」,單純記錄發生的事件,但不要加上任何評論,例如「因為我就是混蛋」、「因為我是最聰明的人」,越能夠客觀看待事件,你就會得出更多看事情的角度。

2.別忘了任何人都有輸贏的時候。
       人難免會選擇性關注,例如只關注勝利的時刻,自以為是贏家,或者只關注失敗的時刻,自以為是輸家。

3.找個朋友談談,不要自憐自艾。

       當你遇到任何事情,先想想看你哪裡做得好、哪裡需要改進、可以如何改進。自我對話千萬要謹慎,如果你很容易陷入自我詆毀或膨脹,那就找個朋友一起聊聊,你就不會陷入自己的無限迴圈。

資料來源:Psychology Today

Tuesday, May 23, 2017

想找到天命天子(女)?先讓自己成為「對的人」!

編譯/寶拉的心理實驗場

如果無法從自己身上獲得平靜,再怎麼外求也沒用。
—Francois de la Rochefoucauld


       除非我們先懂得愛自己,先成為自己的朋友,否則不可能找到真愛和真友誼。有些人困在一段負面關係,只想從外面找什麼來填補空虛,其實於事無補。一個內在空洞的人,只會吸引另一個空洞的人。

       換句話說,想跟別人建立一段健康的關係,必須先跟自己建立健康的關係,聽起來是不是一石二鳥的好辦法啊?首先,當你變得更健康,你就會吸引到更健康的人。其次,當你不喜歡自己的境遇,你會給自己獨處的時間,也會毫不猶疑的斷捨離。

       每次我建議別人獨處一陣子,或者練習獨處,人們總是有所遲疑,我以前聽到類似的建議,也曾經有相同的反應,於是我一直鬼打牆,老是碰到不適合的對象,最後我終於想通了!前男友離開我,隨即有了新戀情,我好羨慕他,但直到幾年後,我才發現他那段關係並不健康,他只是想盡快忘掉分手,並沒有好好處理。至於我,我有好好處理,我熱愛自己的生命,開始接納健康而愉悅的關係,就算單身也要過好自己的日子,我試著依賴自己,不讓「我需要你」決定我要不要斷捨離。

        想找到真命天子?先讓自己成為「對的人」!對的人,很重視跟自己的關係,以下是我的建議:

1.試著聆聽自己的聲音。

寫日記,跟自己對話,自我思考,認識你自己,試著放空。如果你老是盯著手機、電腦或平板電腦,大腦會沒有休息時間,這對大腦和觀察力都是減分,也會妨礙你發現和解決問題。如果我們連續24小時都被螢幕分散注意力,就不可能強化自己的直覺力,所以不妨讓大腦停機一下,聆聽內在的聲音。

2.試著對自己好一點。

順從你的渴望、想望和熱情。上課、寫詩、作曲、畫畫、學騎車,有沒有你一直想學的東西?現在就去學!上個音樂課、學個新語言、學木工......如果你有足夠的錢,那就獨自去旅行。聽起來很可怕嗎?第一次可能會怕,但你會習慣的。這是非常美妙的經驗。我曾經自己去歐洲玩,還有一次獨自搭夜車,我在車上閱讀和觀察周圍的人事物(記得關掉手機,學會完全跟自己獨處)。一個人可以做的事情可多著呢!學會一個人去做事情,單純為自己而做。人之所以會陷入負面的關係,大多是因為無法享受孤單所致。

3.好好的釋放悲傷。

哭泣,感受自己的悲傷和憤怒,接納自己的失落。一旦你勇敢面對悲傷,「失去」就沒有那麼可怕了。當你不再害怕失去,你就會做出更明智的決定。

4.多跟健康的人交朋友。

有人跟我說:「跟擁有你想要的特質的女人做朋友!」我照做了,我結交善良、健康、幸福的單身女性,有些是已婚女性。這篇文章所給的建議,都是我從這些人觀察到的。

5.下載冥想和放鬆的音樂。

試著靜坐、冥想或放鬆。泡個泡泡浴或做個Spa,跟自己的身體接觸(記得關掉手機)。

6.學會享受自己一個人的旅程。

一個人旅行,比跟壞旅伴一起旅行好得多。



        只要你學會跟自己建立關係,你會變得更好、更有智慧、更有力量,你再也不會成為別人的人質。一個健康的人,擁有各種興趣和嗜好,有自己的朋友,有很多事情可做。他們也會期待另一半是獨立的,不會希冀從別人身上獲得幸福。

資料來源:Psychology Today

Monday, May 22, 2017

做自己?先搞清楚「我是誰?」

編譯/寶拉的心理實驗場


        蘇格拉底說:「認識自己,便是智慧的源頭。」認識自己對我們有什麼好處呢?

1.幸福:盡情表達自我,就會越幸福。表達你的想望,更容易實現夢想。
2.減少內在衝突:越是表裡如一,內在衝突就越少。
3.做明智的決定:當你瞭解自己,任何決定都難不倒你,小至挑衣服,大至挑老公,你心中自有一把尺,來因應人生各種問題。
4.自制:當你瞭解自己,就懂得鼓勵自己改掉壞習慣、建立好習慣,你也會知道什麼價值和目標能夠強化你的意志。
5.抗拒社會壓力:當你依照自己的價值和偏好行事,就不太可能做出違心之事。
6.包容和理解他人:當你意識到自己的缺點和難處,你對別人會更有同理心。
7.活力和喜悅:做自己,你會更有活力,過著更豐富而有趣的人生。

       認識自己還真是好處多多呢!那我們究竟要認識自己的哪些面向呢?

V = 價值(Values)

       你覺得什麼值得追求呢?這會影響你做決定和設定目標,你可能認為「幫助別人」 、「有創意」、「保持健康」、「財務穩定」很重要,這就是你所追求的價值。

       調查發現,光是想著或寫下你追求的價值,就能夠鼓勵你做對身體有益的事情。即使你筋疲力竭,只要知道自己所追求的價值,就會有繼續努力下去的動力! 

I = 興趣(Interests)

       這包括你的熱情和嗜好,任何會吸引你注意力的事物。不妨問問自己:什麼吸引你的注意?什麼引發你的好奇?興趣所引發的專注力,不僅會讓生活更豐富,也會幫助你喚醒心底最深的熱情。

       不少人把興趣變成工作,例如我有一個朋友在11歲摔斷腿,頓時覺得急診室和急診室醫生好厲害,後來決定成為一位急診醫生。

T =性格(Temperament)

       性格是你天生的偏好,你是內向(喜歡獨處)還是外向(喜歡跟人交流)的人?你喜歡預先做好計劃,還是順流而行?你喜歡依照感覺、思考或事實來做決定?你重視細節還是大概念?釐清這些問題,會幫助你趨吉避凶。

A = 有活力的時間(Around-the-Clock Activities)  

       這關乎你的生理時鐘,你是晨型人還是夜型人?你在一天哪個時段會覺得精神最好?盡量把活動排在狀態最好的時候,尊重你的生理時鐘。

L = 人生志業和有意義的目標(Life Mission and Meaningful Goals)

      「什麼是你人生最重要的事件?」我為學生做生涯諮詢必問這個題目。有一位40歲的女性,淚眼婆娑的回答這個問題,她說:「最近我父親住進安寧病房,我覺得照顧他是很有意義的事情,他臨走前,我就在身邊握著他的手。」當我們談到她父親最後的日子,她突然恍然大悟,原來她一直想成為安寧病房的護理師,最後還真的實現這個夢想。

S = 優勢(Strengths)

       這不只是能力、技能和天份,也可能是性格上的優點,例如忠誠、尊重別人、喜歡學習、EQ高、講究公平等。找出自己的優勢,才能夠建立自信,否則會經常感到自卑。另一方面,找出自己的弱點,也可以對自己(或他人)誠實。


       做自己並沒有想像中容易,但隨著你發現自己的一些面向,你會感到更自由、更有力量,你再也不會告訴自己「該」怎麼感覺、思考或行動。比方我發現自己是內向的人,從此就放下心中的大石頭,我不再覺得自己是怪胎,而是多給自己獨處的時間。

資料來源:Psychology Today

Thursday, May 4, 2017

小心!不要被另一半控制你的大腦

編譯/寶拉的心理實驗場

先讓我解釋一下腦控(gaslighting)吧。這個字源自電影《煤氣燈下》(Gaslight),一個繼承巨額遺產的富家女,嫁給英俊體貼又甜言蜜語的老公,不料家裡怪事頻傳傳,一會煤氣燈忽明忽暗,老公卻睜眼說瞎話:「沒有啊,燈很正常」,一會屋頂有怪聲,老公也說:「沒聽見」,富家女反而被老公懷疑精神不正常,後來她漸漸相信自己瘋了。



謊言說上一千遍,也會變成真理。腦控,是一種持續的操弄和洗腦,以致受害者產生自我懷疑,進而喪失認知能力、自我認同感和自我價值感。你以為這只是電影情節嗎?錯!這其實潛伏於伴侶之間的互動中,形成微妙卻不平等的權力關係,其中一方受制於另一方不合理的觀察、判斷或冒犯,重則遭到嚴重的精神控制和暴力。

《如何阻止腦控狂和心理霸凌》(How to Successfully Handle Gaslighters & Stop Psychological Bullying)總結了關於腦控及其影響的研究,整理出腦控狂控制另一半的7個階段。

1.說謊和誇大其詞
腦控狂會先批評自己的伴侶,讓自己處於攻勢,對方處於守勢。

「我老婆是可憐的魯蛇,她真應該認清現實。」
—匿名的老公
「你們部門做的事情,根本是在浪費時間和資源,你還有什麼理由待在公司?」
—匿名的主管

2.一再的重複
正如同心理戰,為了維持攻勢、主導對話和關係,謊言必須一再的重複。

3.受到挑戰就要讓衝突升高
如果你指控腦控狂說謊,腦控狂會加碼攻擊,以否認、責怪和更多莫須有的罪名(轉移焦點)來駁斥證據,製造更多懷疑和困惑。

「我發現男朋友跟別人傳簡訊調情,他卻淡定的說:『沒這回事。』還說都是我自己的想像,罵我肖查某。」
—匿名

4.消磨另一半的戰力
腦控者持續進攻,另一半終於油盡燈枯,開始喪失信心和希望,變得恐懼、疲累和自我懷疑,甚至質疑自己的認知和自我認同。

5.建立關係成癮(Codependent Relationship)
依照牛津詞典的解釋,關係成癮是在情緒或心理上,對於伴侶過度依賴。腦控者從此握有同意權和認可權,另一半所需要的尊重和安全感,只能從腦控者身上獲得。

6.給予錯誤的希望
為了操弄另一半,腦控者很懂得恩威並施,讓另一半有一種錯誤的期望,心想「他搞不好沒『那麼』糟」、「搞不好情況會好轉」、「再給一次機會吧」。
別傻了,腦控者所施予的小惠,通常伴隨著下一波的腦控,進一步強化這種關係成癮。

7.主導和控制
腦控者的終極目標,是藉由一連串的謊言和脅迫,取得控制權和主導權。

這種人無所不在,在職場和社會走跳的大家,可要睜亮眼睛。


資料來源:Psychology Today

Wednesday, May 3, 2017

【別人其實沒那麼在意你】


編譯/寶拉的心理實驗場



       你是否擔心過,別人會發現你身上的咖啡漬,或者今天戴的耳環跟衣服不配呢?如果有過這些煩惱,以後大可放寬心,因為別人並不會像你所想的,如此在意你的個人細節。


       我們常放大檢視自己的失誤或瑕疵,但社會心理學研究發現,別人可能壓根「沒看在眼裡」。1990年代有一項經典研究,讓參加者穿著有Barry Manilow頭像T,走進滿滿都是人的屋子,後來詢問屋內有多少人注意到這件T恤的圖案,只有參加者認為不到半數的人發現。


       不過呢,當你以為自己毫不顯眼,你又會比你想像的更受矚目。ERICA J. BOOTHBY和同事做一項實驗,要求兩位素未謀面的人,在同一時間抵達實驗室,但因為實驗主持人有事耽擱,只好麻煩他們稍後一下,趁這個空檔閱讀現場提供的報紙,五分鐘後實驗主持人回來了,接著把他們分別帶入實驗室不同的房間。殊不知,實驗早就開始了!實驗主持人詢問其中一位等候者,有沒有注意另一位等候者,同時詢問另一位等候者,有沒有感覺到自己受到注意。

       弔詭的事情來了!當我們太在意自己的小事,就可能高估別人對我們到關注,但是當我們不夠關注自己,又會忽略別人可能注意到我們。人與人之間溝通失敗,也常常出於這個原因,怎麼說呢?

       老闆覺得自己說得很清楚明白了,但其實員工還摸不著頭緒。夫妻埋怨另一半沒注意到自己打掃家裡的辛勞。社運人士滿腦子想著社會議題,抱怨其他人都漠不關心。

       每個人所聚焦的東西本來就不同,為了避免誤解,盡量別把自己的「觀點」強加到別人身上囉!

資料來源:紐約時報(NYT)

5招反制低頭族伴侶

編譯/寶拉的心理實驗場

我們跟手機的關係越來越密切,不僅跟手機一起睡覺和吃飯,還帶著它四處跑。近期資料顯示,我們每天平均看手機47次,若是19~24歲的年輕人甚至高達82次!



然而,我們對手機愛得過火,恐怕會危及我們對「人」的愛,這也難怪低頭族(phubber)一詞,可以拆解成電話(phone)和怠慢(snub)二字,意指顧著滑手機卻忽略旁人。

James Roberts新書《好事過頭成壞事:你是不是手機癮君子?》(Too Much of a Good Thing: Are You Addicted to Your Smartphone)提供幾個判斷基準,讓我們檢查自己有沒有手機成癮。

1、我起床後第一件伸手拿的東西是手機?
2、睡覺時把手機放在床邊?
3、無聊會經常玩手機?
4、假裝接電話來避免尷尬情況?
5、花在手機上的時間愈來愈多?
6、花在手機上的時間過多?
7、手機不在身邊會感到急躁或者焦慮?
8、丟掉手機可能會陷入恐慌?
9、曾因為用手機的事情和愛人、家人或者朋友起過言語衝突?
10、開車會用手機?
11、曾試圖控制自己用手機的情況,但無法持續太久?
12、需要降低玩手機的頻率,但覺得自己做不到?

如果上述問題勾選yes有五次以上,你就要小心了。James Roberts說:「維持良好關係的關鍵是活在當下,但如果老是在看手機,恐怕會讓對方以為手機比他更有趣。」

2016年《流行媒體文化心理學》(Psychology of Popular Media Culture)期刊指出,143位女性接受調查,其中3分之1表示,伴侶會一邊聊天一邊看手機,4分之1表示,伴侶會一邊聊天一天傳簡訊,70%受訪女性表示,手機對她們的親密關係是減分。

麻省理工學院教授Sherry Turkle研究行動裝置如何影響人與人的關係,她發現人們開始意識到問題,雖然不知道該怎麼改善,但至少願意做出改變。至於該如何做出改變呢?

1. 正面表達對手機成癮的負面感受: 
如果覺得伴侶太沈迷於手機,不妨用正面的態度來表達你的感受,例如「我喜歡跟你聊天,但你老是看手機,我們並無法好好聊一聊。」

2. 在家裡劃定「禁用手機區」:
跟你的伴侶共同決定,家裡哪些區域不可以使用手機。

3. 試試看一個禮拜不帶手機進臥房:
睡前看一下臉書或Line,或者把手機當鬧鐘,似乎是很多人的習慣,但睡前沒有手機在身,你其實會有更多機會跟伴侶和家人好好聊天,況且傳統鬧鐘其實挺好用,不一定要手機叫你起床。

4. 讓手機離開桌面:
無論是在家或去餐廳之飯,盡量讓手機遠離桌面,《環境和行為》(Environment and Behavior)學術期刊也證實,這會讓飯局更盡興,畢竟大家都花時間出來相聚,何不全心投入?

5. 練習手機禮儀:
如果還是非看手機不可,每次在別人面前看手機前,為了禮貌起見,記得跟大家說聲抱歉:「不好意思,我要查一下天氣...」,這樣你也會更有自覺,自己到底因為看手機打斷聚會多少次。

資料來源:紐約時報(NYT)

【牌卡測驗】2021年月亮要給我什麼提醒呢?

    文/日日好日         今天要跟大家介紹《月相神諭卡》,我很少收藏中文翻譯的牌卡,一來擔心翻譯不到位,二來在意紙質和印刷,但這副牌卡倒令我相當滿意呢!我拿到這副牌的時候,正值西曆新年,剛好來抽我自己的2021年運勢,同時確認我手邊的新計畫,抽出來的結果出奇地對應,更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