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uesday, June 6, 2017

【初次見面,該聊些什麼好呢?】

編譯/寶拉的心理實驗場






       對話在我們生活中有雙重功能,一是交換資訊,二是印象管理(impression management)

       聊天通常只停留在表面的資訊交換,我們趁對方說話的時候,想著自己接下來要說什麼,以致於聊完之後,經常記不得聊過什麼(「就聊天嘛!」),但我們會記得聊天時的感覺(「我們聊得很開心!」)。

        我們究竟該如何透過聊天,來影響別人對我們的印象呢?舉個例子好了。Andy初次見到Angie就深受吸引,想給她一個好印象,那安迪要如何跟她聊天,才能夠達成這個目標呢?下面有3種不同的情境:

1.情境一:
       Andy想力求表現,講不少他的豐功偉業,他提到自己最近升遷,若有似無的透露年薪,他最近買的新車,他在足球隊擔任隊長。兩人聊完之後,Angie瞭解Andy不少。

2.情境二:
       Andy不想嚇跑Angie,讓聊天的氣氛輕鬆一點。他問一些八股的問題,例如「你從哪裡來?」、「你做什麼工作?」,Angie回答後,他再來說自己。他也會適時稱讚Angie,讓她開心。兩人聊完之後,對彼此都有基本的認識。

3.情境三:
       Andy對Angie很好奇,一直問她問題。先從八股的問題開始,接著再問得更深入些,例如喜不喜歡現在的工作。Angie問他問題,他也會回答,但隨即會把問題丟回去。兩人聊完之後,Andy對Angie瞭解不少。

       如果你是Andy,你會採取哪一種策略?

       一般觀察發現,男性大多挑選第一個策略,尤其當他們想證明自己是「男人中的男人」,但如果沒有顯赫的實力,當不成「男人中的男人」,那就當個「好相處的男人」,也就是第二個策略。

       然而,大多數人都不想選擇第三個策略。他們擔心問太多問題會讓人招架不住,或者擔心問錯問題會冒犯到對方,反正介紹自己總比問問題簡單吧。

       近期探討人際吸引力的研究,很強調「回應力」(responsiveness),亦即透過言語和非言語的行為,來回應對方的需求,因為當我們感覺到適當的回應,我們就會喜歡對方多一點。

       回應力包括下列3個元素:

1.理解:準確理解對方的感受。
2.確認:尊重對方的觀點。
3.關懷:表達關心。

       根據哈佛大學Karen Huang及其同事的研究,唯有問問題能夠完全涵蓋這3個元素。我們當然也可以猜測別人的感受,但唯有詢問對方,才能夠真正瞭解。詢問也是在確認對方的觀點,尤其當我們順著對方的回答繼續問問題,就可以展現我們對他的關心。

       為了測試問問題能否提高好感度,研究團隊讓受測者2人一組在網路互傳訊息。A和B必須維持15分鐘的對話,B再回報他對A的看法。有一半的A受測者採取「問問題」策略,盡其所能提出越多問題,尤其是順著對方回答而提出的問題,聊完之後,B受測者評比對A的好感度(兩人素未謀面)。

       果不其然,問越多問題的人,好感度評比越高。

       研究團隊推測,這是因為受測者把「問問題」視為回應力的表現,畢竟人都喜歡講自己的事情,對方問問題做球給我們,滿足我們自我表達的需求,雖然我們瞭解對方不深,卻比較有好感。

       研究團隊還另外邀請第三人來看對話紀錄,評比對A受測者的好感度,結果發現不受問題多寡的影響。研究團隊推測,這是因為A受測者並沒有滿足第三人的自我表達需求。

        除了線上對話,研究團隊還設計更逼真的極速約會實驗,結果發現問比較多問題的人,比較容易獲得第二次約會的機會

        如果你想留給別人好印象,知道該採取什麼樣的策略了嗎?別只顧著說自己的事,嘗試循著對方的回答來問問題,雖然聊完之後,對方還不夠瞭解你,但他們會更喜歡你,因為你滿足他的情感需求。


資料來源:Psychology Today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【牌卡測驗】2021年月亮要給我什麼提醒呢?

    文/日日好日         今天要跟大家介紹《月相神諭卡》,我很少收藏中文翻譯的牌卡,一來擔心翻譯不到位,二來在意紙質和印刷,但這副牌卡倒令我相當滿意呢!我拿到這副牌的時候,正值西曆新年,剛好來抽我自己的2021年運勢,同時確認我手邊的新計畫,抽出來的結果出奇地對應,更...